小时候,我们总是被长辈们唠叨着:“早睡早起,身体好!”
这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似乎成为了衡量健康生活方式的金科玉律,而每当夜深人静,想要再刷一会儿手机或者看个电影时,心中的负罪感仿佛也随之而来。
数据显示,全球超过50%的人,存在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低下的问题。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60%的国人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其中不少人甚至熬夜到凌晨两三点,对于这些习惯熬夜的人来说,生活的节奏与压力,让他们难以拥有一个规律的作息。
然而,早睡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根据传统的认知,早睡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维持心血管健康,但一些研究却发现,早睡并非适合所有人。一项涉及11万人的大规模研究,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
早睡可能比熬夜更伤身。
这个结论让我们不禁感到疑惑,也让人重新思考,究竟怎样的作息时间才能真正让人保持健康?
早睡,比熬夜还伤身?
自古以来,人们对睡眠有着不同的理解与看法,尤其是在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是人类顺应自然、获取生存能量的基本模式。
中国古代典籍《黄帝内经》指出:“人应四时作息,以调阴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作息应当随季节变化而调整,以维持体内的阴阳平衡,在春夏时节,天亮得早,晚上入睡较晚,而在秋冬时节,天黑得早,建议人们早睡晚起,以保养精力。
这种观点,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人体节律的高度重视。
然而,现代社会大大不同。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光源的普及,以及24小时经济社会的出现,人们的作息规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城市中,夜生活逐渐成为主流。
人们不再依赖,太阳的起落安排日常生活,熬夜成为普遍现象,而早睡早起的生活方式,似乎已经难以与现代节奏契合,不过早睡,并没有因为现代生活的改变而完全被忽视。
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睡眠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调节、神经系统的修复等紧密相关。根据哈佛医学院的研究,睡眠不足会显著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和抑郁症。
长时间的熬夜还可能导致大脑代谢废物的积累,进而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几率,因此医学界依旧建议,保持规律的睡眠,尽量避免长期熬夜。
那么,早睡是否一定比熬夜更好?
在一项涉及11万名参与者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与数据分析。
这项研究由英国生物银行发起,历时超过10年,涉及的大规模样本覆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研究发现:
那些强迫自己早睡的个体,反而比那些保持晚睡晚起习惯的人,表现出更多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心血管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
这个结果让许多人感到困惑:
早睡,不就是为了让身体得到更充分的休息吗,为什么反而可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呢?
科学家们解释,生物钟的不匹配可能是罪魁祸首。
每个人的生物钟略有不同,有的人天生是“晨型人”,更适合早睡早起;而有的人则是“夜型人”,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在夜间更活跃,晚睡晚起反而更符合其自然节律。
如果这种“夜型人”强迫自己在固定时间早睡,反而会造成失眠、入睡困难,甚至影响深度睡眠的质量。而研究中的许多“早睡者”恰恰是由于作息时间不匹配生物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从而产生一系列健康问题。
背后的医学机制,可以从褪黑素的分泌来解释。
褪黑素是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睡眠—觉醒周期。通常,褪黑素的分泌在夜间增加,帮助人体准备入睡。
然而,如果个体强行在不适合的时间睡觉,比如太早或太晚,这种强迫性的行为会扰乱褪黑素的正常分泌节律,反而让人更难入睡,或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此外,过度强调早睡还可能忽略了睡眠阶段的平衡。
睡眠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它分为四个阶段:轻度睡眠、深度睡眠、快速眼动期(REM)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过早入睡可能会导致某些睡眠阶段的时间缩短或错过,这会影响人体的整体恢复能力。
比如,REM阶段是大脑处理记忆和情感的重要时期,睡眠时间的不匹配可能会减少REM睡眠的时长,进而影响情绪调节和记忆巩固。
尽管这项研究提供了令人惊讶的结果,但我们必须保持冷静并理性看待。
这项研究的样本虽然庞大,但并未涵盖全球各地的不同人群,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明显的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作息习惯、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差异巨大。
因此,这项研究的结果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适性,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个体差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每个人的生物钟与生活方式存在极大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一些人在早睡后身体不适,可能与他们自身的生物钟有关,而不一定是早睡本身有害,我们需要更加个性化地理解这一结论。
(上榜依据:机构预测未来三年净利润增速排名,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早睡与健康并非直接因果关系。
研究中指出的一些健康问题,可能不仅仅是由于早睡导致的,可能还与其他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心理状态有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自身的生理节律和生活需求,灵活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避免熬夜。
“早睡早起身体好”,并不是一句空话
前文的研究对早睡提出了质疑,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早睡早起仍然是保持健康的重要习惯之一,背后的科学依据也有很多。
早睡,可以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成人每晚需要7到9小时的睡眠,这是保持身体和大脑功能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如果我们过晚入睡,很容易缩短总的睡眠时长,特别是对于需要早起工作或上学的人群,这样的作息模式会直接导致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会对人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早睡还可以让人体更早进入修复状态。
在深度睡眠期间,人体会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这种激素对细胞修复、组织再生至关重要。生长激素不仅有助于身体恢复疲劳,还能促进皮肤健康、增强免疫力。
对于一些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群,早睡可以帮助身体在夜间更好地进行自我修复,从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从情绪调节的角度看,早睡还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
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早睡的人群往往拥有更稳定的情绪和较低的抑郁症发病率。这是因为在深度睡眠期间,大脑会处理和整理白天积累的情绪信息,特别是在REM睡眠阶段,大脑会通过梦境或潜意识活动释放压力和焦虑感。
如果我们经常熬夜,睡眠质量差,REM阶段时间减少,情绪就更容易失调。
医学普遍建议,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入睡,是比较理想的早睡时间。
这个时间段,人体的褪黑素分泌开始增多,生物钟也逐渐准备进入睡眠状态。如果过了这个时间段还不入睡,褪黑素的分泌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入睡困难。
至于早起的时间,通常建议在早上6点到7点之间,这与人体的自然节律较为一致,起床后,阳光可以帮助我们调节生物钟,增加清醒感,并促进体内皮质醇的分泌,这种激素有助于我们在白天保持清醒和专注。
需要注意的是,总的睡眠时长也非常重要。
每个人对睡眠时间的需求可能略有差异,但大多数人需要每晚至少7到9小时的睡眠才能保持最佳健康状态,如果每天的睡眠时间过短,尤其是低于6小时,身体可能无法进行足够的修复,长期来看会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
从医学的角度看,早睡早起的确有助于健康,但个体的生物钟和睡眠习惯也不能忽视。
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早睡,而忽略了自己身体的需求和节律,对于那些习惯晚睡的人来说,逐渐调整作息时间,确保足够的睡眠质量和时长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睡眠质量比单纯的早睡早起更为关键。
睡得早并不等于睡得好,关键在于要进入深度睡眠,并在夜间获得足够的修复和休息。因此,除了早睡外,我们还应关注睡眠的环境、习惯以及情绪管理,才能真正实现“早睡早起身体好”。
养成这些好习惯,帮助你入睡
很多人在难以入睡时会选择数绵羊,这是流传已久的“催眠法”。
然而,数绵羊并不是一种真正有效的助眠方法。根据牛津大学的研究,数绵羊这种单调、重复的活动并不会真正帮助大脑进入放松状态,反而可能让人感到无聊和更加清醒。
想象一些宁静、舒缓的场景,如海滩、森林或山脉,反而更有助于入睡,这种视觉化的放松技巧能够分散人们对睡眠的焦虑,减少大脑的兴奋度,从而帮助大脑逐渐进入睡眠状态。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冥想和深呼吸练习也能有效缓解失眠,通过冥想,人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减少对外界和内心干扰的关注,帮助身体和大脑放松下来。
如果你经常难以入睡,可以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帮助我们入睡的重要激素。蓝光会干扰生物钟的调节,使大脑误以为还处于白天状态,导致入睡困难。
睡前一小时尽量远离手机、电脑和电视等电子设备,可以帮助大脑进入放松状态。
一个安静、黑暗且温度适中的睡眠环境是入睡的关键,噪音、光线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睡眠质量,可以使用遮光窗帘、耳塞或白噪音机来优化睡眠环境,确保你在一个舒适、安静的空间中入睡。#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参考文献:
"睡眠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20, 12(4): 45-50.
"褪黑素在睡眠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9, 17(8): 123-128.
"生物钟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现代医学杂志, 2018现在还有配资平台吗, 23(6): 78-84.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炒股配资平台开户_配资股票平台app_线上配资平台app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