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关联交易。请发行人:(1)说明发行人被中科星图收购后经营业绩和关联交易大幅上升原因。(2)结合与中科星图、中科院空天院关联采购的主要内容、原因及定价,关联采购与非关联采购毛利率比较情况,说明中科星图、中科院空天院、发行人对重叠客户、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价格与同类产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是否存在重大差异,对重叠客户交易定价是否公允,是否存在关联方代垫成本费用或利益输送情形。(3)说明发行人向与中科星图重叠客户、供应商销售、采购金额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4)说明发行人与中科院空天院、中科星图及其关联公司之间是否存在竞争性业务。(5)说明发行人保持业务独立性,防范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益冲突的具体措施。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林海利(右)与广东省文联副秘书长梁少锋(左)共同为韩东颁发奖杯、证书及约稿函
文/羊城晚报记者 易芝娜 图/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刘畅
所谓“虚构的才是小说”是误导
羊城晚报:据说,小说《幽暗》是您“时隔20年重返中短篇小说写作”,为什么会有“退出”“重返”?
韩东:我比较集中写中短篇是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曾被评论界誉为“新状态”或“新生代”的代表作家之一。2000年以后,我开始写长篇小说,中短篇就放下了。十五年里,我写了六部长篇,其间只写过三五个短篇,中篇完全没写了。在2016到2018年,我还去拍了一部电影、导演了一台话剧,2019年又回过头来写中短篇,一直写到现在。
其实谈不上“重返”,我心里一直都记挂着写作这件事,短暂地离开(前后不过三年)也是为了换一下脑筋,写小说这件事没有完。我总觉得文学写作是无限的,在“杰作”的指向上是无限的,受限的只是年龄和体力。我一直试图在这件事上有所进展,换句话说,就是试图写得更好、再好一点。
羊城晚报:创作来源于生活。有人说《幽暗》和《狼踪》这两本小说集,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您本人的生活轨迹,您认为呢?
韩东:当然,这是肯定的。在小说写作上有很多误导,比较流行的一种就是虚构,说虚构的才是小说。这个说法我是反对的。在我看来,小说不过是一种修辞方式、一种特殊的文学方式,同样的一件事,我们也可以不写成小说这种形式。小说的修辞方式包括现场感,包括对白和内心独白,包括现在时,它是一种“身临其境”。有了这些,你写的就是小说,否则就不是,或者不太是小说,或者小说味不浓。
司马迁当年写赵高和李斯密谋,还有对话,但当时谁在边上偷听?这些表现形式都产生于司马迁的小说情结。个人史自然是小说的一种原材料,你完全可以将它写成小说。当然,你写成的小说和实际的经历之间是会有鸿沟的,毕竟小说不是日记。
羊城晚报:小说集里的《我们见过面吗》《老师和学生》《兔死狐悲》等短篇都在凸显人性或人际关系的微妙和复杂性,您似乎很喜欢表现这种人情世故?为什么执着于此?
韩东:对我而言,小说中最重要的是关系,各种各样的关系,经过叙述,才可能产生你所需要的戏剧性。这倒不一定就是人情世故。人情世故是一种特定的关系,是人作为社会动物时,有关阶级沉浮的某种技巧和应对。我叙述的关系显然不局限于此,大多是属于非主流的。小说并不是教你如何做人的,它提供的是鲜活的体验。
羊城晚报:花地文学榜的初评委张惠雯评价您的作品《幽暗》时说“打通了诗歌与小说之间的通道”,您认同她的说法吗?
韩东:写诗的训练对我写小说肯定有很大的影响。别的不说,首先体现在语言方面。我对语言的较真有时会达到病态的程度,对语言不好的小说我很难读进去,尽管在故事的层面可能会不错。至于我本人,从写诗到写小说的转变并不存在,我写小说的历史几乎和写诗一样长。
羊城晚报:《幽暗》中的小说确实给人以“幽暗”的感觉,这是不是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您的人生观?
韩东:一本小说代表不了我的人生观,最多能代表我的文学趣味。我对人生的看法整体是悲观的,但每一个局部和瞬间都应该乐观。
写出我知道的与塑造出不朽的作品
羊城晚报:您是怎么走上写作道路的?如果不写作,您会做什么?
韩东: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写作了,并在期刊上发表了作品,那时大约十九岁吧。如果不写作,我可能会做任何事。具体的倒没有想过,也许会去修行——实际上写作也是一种修行——具体的社会性工作倒没有想过。也有可能会去做导演,但导演工作亦属于大范围的写作。
羊城晚报:一般是什么触发了您的写作冲动?
韩东:写诗很多时候出于即兴,某种程度上依赖即兴。写小说是相反的,我努力避开即兴,有所冲动也会抑制住,作为某种积蓄,越是写体量比较大的东西越会如此。活了六十多年,又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人生中累积的“素材”实在很多。我的目的就是把一些重要的人和事写出来,将其塑造成作品。实际上这是两个目的,写出我所知道的和塑造出不朽的作品,二者可望合一。
羊城晚报:您曾说自己就是要写出“现代汉语最高标准的作品”,这个“最高标准”具体指什么?
韩东:当然是我个人的指标,也是写出来之后才会显露的。我的意思是,这并无一个定义或公式,得让作品本身说话。其实我心里很明白,明白那些不是“成就”,而是差距。我们是被经典养育的一代人,深感我们和前人的差距。更要命的是,我们和他们并不是走在同一条路上,因此这距离可能是永远的。
羊城晚报:您现在选择短篇小说而不是长篇小说创作的原因是什么?
韩东:因为量力而行。这个“量力”包括很多,体力、年龄、写作的经验和把握,以及收入状况。写长篇是要消耗体力的,必须在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而且也有时间成本。我目前的状况如果数年埋头于长篇写作,就会没有额外收入,生活就保障不了。不是我不写长东西,而是需要有计划地进行。
羊城晚报:写作可以教吗?
韩东:写作不可以教,但可以学,所有的作家能提供的只是启发、启示,但无法提供课程。当然也有提供课程的,我觉得按此学习成就的也只是一些写手,自觉的诗人不会依靠这些,他们得吃“百家饭”,从各处接受启示,然后结合到自己写作中,走一条独立个性化的道路。
“真爱”排序:写作、写作、写作
羊城晚报:《在码头》之后,您近年还有执导新的影视作品吗?
韩东:没有再做导演工作。
羊城晚报:很多人做好一件事就无法再兼顾另一件事,但您执导的电影也有相当不错的成绩,当年还自己做过演员。编导演,还有诗歌、小说写作,哪一个是您的“真爱”?
韩东:真爱只能是写作。导演工作有一部分我也喜欢,就是和各种智力的合作,但做导演要依赖很多其他因素,很烦人。排序是:写作、写作、写作。顺便一说,我觉得我还是一个相当优秀的编剧。
羊城晚报:作为一位写作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韩东:和各行各业一样,最重要的素质是专注。天分、热爱和专注,天分是资本,热爱是动力,专注是整合前二者的根本保证。
羊城晚报:有哪些作家作品对您影响比较大?
韩东:太多了,列举不完的。大致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经典作家、已故大师,一部分是同一时代的作家、诗人。我最近在读莫桑比克作家米亚·科托的《入夜的声音》,很有启发;再推荐一位当代汉语作家谈波,他的两本小说集《捉住那只发情的猫》《大胆使用了绿色》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出版。我之所以提及他,是因为他写得如此之好又如此寂寂无名,与当下写作圈的主流也如此疏离。
发布于:广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炒股配资平台开户_配资股票平台app_线上配资平台app观点